昨日银行数字人格与记忆确权协议:AI时代的制度先声
什么是人类的?什么是AI的?我们打算在这里划条线Sat, Jul 19, 2025 3:15 AM
发布机构:昨日银行
发布日期:2025年7月18日
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,我们愈加意识到一个根本性问题正在浮出水面:
我们的记忆、我们的形象、我们的思想,未来到底属于谁?
它们可以被如何再现、再用、再交易?
“数字人格与记忆确权协议”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被“昨日银行”提出的一项制度性探索。它不是一篇技术白皮书,也不仅是一个文化理念,而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法律草案预告,一种为人类精神建立“版权”与“归属权”的尝试。
为什么我们需要“记忆确权”?
在AI训练模型大规模读取人类数据的今天,“一个人”的存在越来越容易被重构。但我们还没有任何有效的社会机制来定义——
谁拥有一个已逝之人的声音与面孔?
个人生前留下的文字是否可以被训练复用?
一个公众人物的思想能否被用来生成AI发言?
没有答案,并不代表没有后果。
记忆和人格,正处于失控的边缘。
而“记忆确权”,就是在此刻,对这种即将被掏空的精神身份发出的制度回应。
协议的三个核心理念
1.人格不可复制,但可以主权化
每一个人都应当拥有自己的“数字人格主权”,无论其生前是否有名、是否公开发表过作品,这种主权不因身份而削弱。
2.记忆是社会共同资产,但使用需授权
公众可共享记忆的情感价值,但不能以此为由对他人精神内容进行商业复用或AI建模训练。
3.确权不是禁止技术,而是保护人性
此协议不反对技术生成,不反对AI复写,而是希望建立一个**“先确权、后使用”**的基本流程,确立精神与文化的清晰归属关系。
我们提出协议草案,面向未来邀请修订
我们将发布《数字人格与记忆确权协议(草案1.0)》,并邀请以下群体参与共建:
文化学者与法学研究者
AI从业者与伦理倡议者
遗产管理机构与档案馆组织
所有关心记忆与公共精神的人
此协议将成为“昨日银行”的制度基础,也希望在未来被更多平台和国家参考、引用或采纳。
知识产权声明
该协议草案由“昨日银行”首创,当前已进入专利与版权申请流程,商标名称为:
Mononoke Protocol™
我们欢迎引用、评论与传播,但任何形式的商用复制、系统性修改需提前获得授权。
请联系:📧[email protected]